長期以來,「長州藩」和「薩摩藩」之間的矛盾分歧接連不斷,特別是日本軍部內部的派閥矛盾紛爭,幾乎均與此存在一定關聯。
出動的3600名士兵當中,戰歿者僅有12名,相較之下,病歿者卻高達561名,因此被迫撤兵。群馬縣出身的羽鳥重郎醫師也積極投入田野調查,發現了數種新種瘧蚊,並正式釐清台灣風土病之一的「恙蟲病」是由恙蟎叮咬所引起的,對台灣醫學和公共衛生有莫大的貢獻。
台灣稱為「牡丹社事件」)就是明顯例子。眾多的傳染病裡面,瘧疾的歷史非常悠久,在約30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裡,發現了帶有病原體瘧原蟲的蚊子。木下發表的約20篇論文,成為台灣的瘧疾研究基礎。木下自長崎第五高等學校醫學部畢業後,在台北近郊調查蚊子生態,1901年於《東京醫學會雜誌》第16號發表「肉叉蚊第一回報告」。退休後,他移居東部花蓮開設兒童醫院,故居經過修復後,即為現在的「秋朝咖啡館」,一棟瀰漫著檜木香氣的老屋咖啡廳。
之後,留學德國後回到台灣,讓瘧疾肆虐的甲仙埔(現在的高雄市甲仙區,因盛產芋頭而出名)居民約3500人一律服用作為治療藥的奎寧,得到良好效果。1916年,也從台灣移植大肚魚到日本。同時,對照日本與中國在勞動型態上形成強烈對比,恰恰反映出後工業社會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
從職業身分來看,除了高階經理人的工時相對多了快4小時,其他並無太大差異。相較其他三個國家,中國完全落在光譜的另一端。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蔡明璋) 無止盡加班趕工是這些中國底層階級的日常,過長工時對健康與家庭必然造成很多負面影響。年輕世代無從想像一個更好的未來,鬼島之名也因此不脛而走。
然而,對於時下年輕人來說,工時長、薪水低、爆肝過勞沒假放,勞工被迫忍受各種低劣的勞動處境,恐怕更接近真實的心聲。換句話說,真的加起班來,韓國人恐怕最爆肝。
即便是日本,也只有近40%的上班族每週工時符合標準,台灣約為35%,韓國和中國則低到只剩下26%左右,超時工作的情況顯然比其他兩國更為普遍。進一步分析這些加班者的過勞程度,檢視每週工時超過70小時的勞工比例:韓國(12.5%)比中國(10.1%)來得更高,名列榜首。這一年正值全球財政危機,而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至此時已成為「世界工廠」,有其關鍵意義。無論是高階主管、專業白領或資深技師,加班時數都比非技術性工人少。
首先是經典的剝削觀點,並區分出自我剝削與階級剝削兩個競爭假設。雖然台、韓並未呈現相同趨勢,專業白領的加班情況不顯著。第二,考量到後工業社會的發展,他們假定高階主管或是專業白領比較有可能加班。蔡明璋身兼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發展與人口研究」計畫召集人,希望藉此研究更了解東亞文化差異,他認為「社會學沒有透過比較,很難提出什麼特色。
但,台灣真的是一座過勞的鬼島嗎? 蔡明璋和其他三國的研究員進行跨國合作,他們藉由2008年東亞社會調查(East Asian Social Survey),四國使用同一份問卷蒐集來的資料,以實證研究方式比較日本、韓國、台灣與中國的加班概況,並針對職業類型和僱傭地位(employment status)、契約身分等變項,進一步分析影響加班工時的關鍵因素。台灣是過勞之島嗎?值得持續追探 最後,回到一開始的疑問,台灣的勞動情況到底如何? 從資料上來看,6成以上的工作者要加班,但約7成的人每週工時在50小時以下。
蔡明璋總結, 台灣還是這樣,要增加你的收入,就需要增加很多工時。因此,研究團隊分別提出了三組研究假設,進行跨國比較。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蔡明璋) 第二個假設是從職業類型作觀察。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明璋研究員認為,若要更適切理解工時過長的議題,不要侷限在台灣自身的觀察,他的策略是將中國、韓國、台灣、日本一起納入做比較,探究東亞國家的勞動狀況。」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蔡明璋) 研究中將職業身分類型分為:高階主管或經理人、專業白領、半專業人員、文書工作、農業工作者、資深技師、非技術性工人。研究發現,已經邁入後工業社會的日本,專業白領比非技術性工人的工時更長。但中國則是非技術性勞工最常加班。除了日本以外,其他三國的自僱者也比一般上班族更常超時工作。
」這也是跨國比較困難但深具意義之處。蔡明璋直言,雖然共產黨宣揚的理念之一即是「打倒階級專政」,但在國家資本主義的運作下,到頭來被剝削最嚴重的卻是這些底層階級的工人。
採訪編輯:龔雋幃|美術編輯:林洵安 東亞四國的加班文化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你累了嗎?過勞、高工時是台灣長年以來的勞動代名詞,年輕人常以鬼島戲稱。但兩國高階經理人的工時都是加好加滿,尤其是韓國的主管最操勞。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蔡明璋) 依照雇主、自雇者、受雇者、在自家公司工作區分,四國的雇主工作時間都比受雇者長,中台韓的自雇者也比一般受雇勞工更常加班。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蔡明璋) 依據2008年東亞社會調查問卷資料,以每週工時來看,從高至低依序為中國、韓國、台灣、日本,但四國都有超過6成勞工要加班。
但蔡明璋認為,東亞四國的勞動型態極為不同,包括國家勞動政策、企業組織的形式,以及勞工與資本家的相對權力,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工時差異。在東亞國家,當老闆、自己做生意的人,多半工時都很長,呈現出自我剝削的傾向,尤其在中國最明顯。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蔡明璋) 東亞老闆、自雇者更常超時工作 理解各國的加班情況後,接下來研究者要探究的是:到底是誰在加班?依照原本的假設,可以從三種不同分類方式來討論。前者假定自僱者(self-employed)、為自己的家族工作者(working for family)較有可能加班。
攤開數據來看:日本每週平均工時最短只有47.8小時,台灣以50.4小時居次,韓國53.1小時,中國則是達到55.3小時,一週工時整整比日本多了快要一天。綜觀各國數據,「以東亞四國做比較,台灣大概是在中間值,低階工人的工時情況不是最惡劣,白領專業人員過勞的企業文化,也不像日本那麼極端。
至於第三組假設:契約勞工更常加班,在中國確實出現這個模式。若以每週40小時作為標準工時,東亞四國的加班比例都不低
」 然而,蔡英文的青年支持度卻沒有同步反映在民主進步黨上,民進黨政黨票的得票率僅有33.98%,與總統票相差大約23.16%,這代表著有許多投給蔡英文的選民,政黨票並沒有投給民進黨,發生了嚴重的分裂投票。簡單來說,在現今的社會,青年族群因有著高度理想性,對政黨的黏著度相較他年齡層低 ; 對政治的參與,以「 議題 」為主要導向,並使用「網路社群」為參與公共事務、議題傳播的主要工具,故對於政黨以及政治人物的支持取向,除了其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以外,「會不會做事」的「勝任力」便為影響青年支持的關鍵。
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19年的民進黨政府,因為明確的對中態度以及亮眼的施政成績,再加上社群工具的運用得當,徹底了展現民進黨政府會做事的「勝任力」,造就了高青年支持度,並顯著的反映在2020年的總統選舉上。而中國國民黨黨籍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得票率為38.61%,國民黨政黨票的得票率是33.36%,相差僅約5%,分裂投票的情況不若蔡英文支持者顯著。與2016年的選舉結果相比,蔡英文從1878萬位總選舉人中獲得了689萬票,平均每100位選民有37位投給蔡英文 ; 短短四年之間,在每100人中,蔡英文多了五人的支持。另外,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調查指出,在2020年選舉當中,有72%的40歲以下青年族群,在選舉中是支持蔡英文總統的,故以此合理推斷,蔡英文總統的勝選與青年群體的支持有著顯著關係,可謂「得年輕人,得天下。
也就是說在每100位具有投票資格的選民中,就有42位選民投給蔡英文、29位投給韓國瑜、三位投給宋楚瑜。以2018年為例,民進黨政府因開闢了太多改革議題戰場,且又在「婚姻平權」、「勞基法」等青年族群關心的議題上未能即時的「解決問題」,使青年族群認為民進黨的「勝任力」不足,再加上第三勢力倡議的「所謂進步價值」議題如「礦業法」、「實價登錄」等,民進黨被其塑造成「政治意志力」不足的政黨。
而民進黨的勝任力展現,是黨內各世代政治工作者在各自崗位上各司其職的結果。這也顯示,雖然蔡英文總統的青年支持度比起四年前大幅提升,但民進黨的青年支持度卻持續下滑,這也代表青年族群對於兩者的分野十分明確 ; 選票無法相互移轉。
是故目前民進黨針對青年族群組織工作的挑戰不再是以往的最大競爭對手、目前的第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而是如: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等第三勢力新興小黨。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上述結果一再說明,年輕族群支持國民黨的比例急速降低,反倒是支持小黨的比例增加。